2002年實施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極大地調動了電力投資者的積極性,較快地緩解了電力供應不足的全局性的缺電局面,經(jīng)過“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建設,目前電力供需平衡,個別地區(qū)供略大于求,發(fā)電設備利用小時呈連續(xù)下降趨勢,可以說,電力有沒有的問題已經(jīng)得到解決,現(xiàn)在該是研究電力好不好的問題了,電力好不好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例如技術經(jīng)濟指標的全面提升,更加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經(jīng)濟效益好,更加安全穩(wěn)定等等。筆者在此重點談一下“十三五”電力發(fā)展要注重效率的問題。
電力需求估算應考慮當前經(jīng)濟運行態(tài)勢
滿足電力需求是規(guī)劃盛久不衰的話題,多年來電力需求的預測沒有找到一個精準的預測方法,在多年的規(guī)劃實踐中,出現(xiàn)供給與需求脫節(jié),交替出現(xiàn)電力短缺和電力過剩。當前面臨的是產能過剩,而經(jīng)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電力消費秩序產生某些紊亂,加劇了預測的難度。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行業(yè)的電力消費即將進入飽和期。從2008年開始,電力需求增幅波動回落,如果剔除2010年因刺激經(jīng)濟,增加投資引起的電力短暫回升,從2008年到現(xiàn)在,電力需求呈現(xiàn)的是明顯回落態(tài)勢,電力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化工、建材、鋼鐵、有色四大耗能產業(yè)。
從上圖看出,從2008年開始,四大耗能產業(yè)用電增長低于全社會用電增長,而在2010年刺激經(jīng)濟時,四大耗能產業(yè)用電增長又高于全社會用電增長,2011年之后恢復常態(tài),耗能產業(yè)用電又低于全社會用電增長。可以預見在未來中期預測中,耗能產業(yè)用電增長會持續(xù)低于全社會用電增長,決定著電力增長的趨勢。筆者在一項2030年電力規(guī)劃重大問題研究課題的分析中得出2020年、2030年電力需求預測水平,在考慮人均用電S曲線進入平緩期,部分耗能產業(yè)用電進入飽和期以及城市化率、人口紅利等諸因素影響后得出的數(shù)值分別為76170億千瓦時和115360億千瓦時。據(jù)了解,國家能源局規(guī)劃研究工作組預測的電力需求水平2020年為81500億千瓦時(情景一),84400億千瓦時(情景二)、76400億千瓦時(情景三),2030年為11500億千瓦時,筆者認為2020年的預測水平偏高,有可能加劇電力產能過剩的局面。
提高電氣化程度,應作為“十三五”電力規(guī)劃目標之一
電氣化指社會電力應用的程度,通常以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為表征。1985年以來各代表年份我國終端能源消費的結構如下:
1985年以來我國終端能源消費結構
(單位:%)
年份 | 煤炭及焦化 | 石油加天然氣 | 電力 | 熱力及其他 |
1985 | 71.9 | 18.6 | 7.43 | 2.1 |
1990 | 68.7 | 19.5 | 9.75 | 2.7 |
1995 | 61.9 | 22.3 | 12.38 | 3.7 |
2000 | 49.7 | 30.5 | 14.80 | 4.7 |
2005 | 50.3 | 28 | 16.83 | 4.5 |
2010 | —— | —— | 21.26 | —— |
2012 | —— | —— | 22.56 | —— |
注:本表數(shù)據(jù)根據(jù)中國能源統(tǒng)計年鑒數(shù)據(jù)計算得出。
從表中看,煤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油氣的比重在2000年達到30.5%之后穩(wěn)定在28%上下,電力的比重始終在慢慢提高。
1985年以來電力在我國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年均增速
(單位:%)
1985~1990年 | 1990~1995年 | 1995~2000年 | 2000~2005年 | 2005~2010年 | 2010以來 | |
年均增加 | 0.464 | 0.526 | 0.484 | 0.406 | 0.886 | 0.65 |
今后的若干年中電力占經(jīng)濟能源的比重還有提升的空間。
2008年部分國家電力占終端能源的比重情況
國家 | 煤炭 | 石油 | 天然氣 | 電力 | 熱力及其他 |
美國 | 1.6 | 50.6 | 21.3 | 21.4 | —— |
中國 | 36.1 | 23.5 | 3.5 | 18.4 | 18.5 |
印度 | 16.5 | 28.7 | 4.7 | 13.4 | 36.7 |
俄羅斯 | 4.3 | 25.1 | 30.4 | 14 | 26.2 |
日本 | 8.2 | 54.7 | 10.3 | 25.6 | 1.2 |
德國 | 3.0 | 42.5 | 25.6 | 19.0 | 9.9 |
加拿大 | 1.4 | 43.9 | 28.2 | 21.1 | 5.4 |
巴西 | 2.5 | 44.9 | 5.0 | 18.4 | 29.2 |
法國 | 2 | 45.4 | 19.5 | 22.7 | 10.4 |
印尼 | 7.2 | 38.2 | 11.2 | 7.9 | 35.5 |
可以看出發(fā)達國家的石油、天然氣的終端能源消費比較高,電力占終端能源的比重略高于我國,而印度、巴西、印尼等發(fā)展中國家電力的比重尚不及我國,由此推斷,我國電力占終端能源比重提高的幅度有可能回落,由于油氣的比重提高幅度不大,電力的比重提高空間即煤炭降低的空間,因而要發(fā)揮電力對煤炭替代的工藝。而天然氣對煤炭的替代可以由天然氣發(fā)電實現(xiàn),但不會影響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的消費,據(jù)此2020年電力消費占終端能源比重的25.8%較為合適。
提高能源轉換為電力的效率
電力是將一次能源轉換成二次能源的產業(yè),既如此就有個轉換效率。轉化效率η=輸出的能量/輸入的能量,輸出的電力以千瓦時表示,1千瓦時相當于0.1229千克標準煤,輸入的能量對燃煤電廠來說就是供電煤耗,于是燃煤電廠的轉換效率η煤=0.1229/供電煤耗,以2012年為例全國燃煤電廠供電煤耗為326克/千瓦時,煤電轉換效率η=122.9/326=37.7%,而2002年煤電轉換效率為32.09%,十年間轉換效率提高了近5.7個百分點。未來6年轉換效率還能提高多少?取決于供電煤耗的走勢,按年降低3克/千瓦時考慮,2020年供電煤耗為302克/千瓦時,煤電轉換效率為40.69%。
水電發(fā)電的能量來自水量Q和水頭H,由于水庫的水位變化各不相同,因而各電廠的單位水耗是有差異的,例如廣西巖灘水電站2012年單位水耗6.59立方米/千瓦時,而甘肅劉家峽水電站則為3.985立方米/千瓦時。為了從宏觀上把握我國水電水能轉化為電力的效率,有必要統(tǒng)計計算我國某一規(guī)模以上大中型水電站的單位耗水率,加以加權平均從而得出全國大中型水電站的綜合平均耗水率。過去這一指標的統(tǒng)計分析工作深度不夠,在進入“十三五”的時候應當把降低耗水率作為水電提效的一個方面,提出任務,納入規(guī)劃。
再如核電,發(fā)出的是電力,消耗的是核燃料,一年中的發(fā)電量除以耗用的核燃料重量得出核電站的燃耗,例如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年發(fā)電60億千瓦時,所需核燃料20噸,則燃耗為20噸/[(1-廠用電率%)×60億千瓦時]=3.5克/兆瓦時,同樣的需要對全國的核電站統(tǒng)計其燃耗,然后進行加權平均,可以得出全國核電的平均燃耗,這樣一是各廠之間可資比較。二是可以總體上衡量我國核電機組的轉換效率,在“十三五”期間應當給出燃耗的控制目標。
關于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的轉換效率,這兩類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剛剛起步,應當做好基礎研究,“十三五”暫不提出效率目標,但應作為研究任務提出指標體系和統(tǒng)計考核方法。
提高電力使用效率
電力在使用中轉化為機械能、熱能、化學能等,工業(yè)產品更是多種多樣多種形式、多種工藝,因而有各種轉換效率,為此用兩種方法來界定和考察電力使用效率,一是在宏觀上看全社會的產出消耗的電力,我們稱之為電力消費強度,在使用上用全國或某一地區(qū)的電量除以全國或該地區(qū)的生產總值,所得商數(shù)也就是單位生產總值電耗,單位為千瓦時/萬元。對某一企業(yè)則可以用產值或增加值來計量,對于同一年度的數(shù)據(jù),只要做這樣的計算就可得出可資比較的數(shù)據(jù),而年度間的比較還需要對年度的經(jīng)濟數(shù)據(jù)進行折算,(指某年份的不變價計算生產總值),下圖給出1995~2013年我國電力消費強度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