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國家相繼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嚴格控制重點區域燃煤發電項目規劃建設有關要求》等文件,去年底發布的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了“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的要求,去年10月召開的 “全國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動員會議”指出,為推動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國家能源局將科學制定電力發展規劃,合理確定年度火電建設規模,并指導地方優化火電項目布局,對火電利用小時數過低(4500小時以下)的地區,要嚴格控制其年度火電建設規模。
記者獲得的一份《國家能源局關于支持浙江省創建清潔能源示范省的若干意見(國能新能2014第570號)》文件顯示,浙江將“支持通過煤量替代等方式,建設少量必要的支撐電源”。“少量”、“必要”勾勒出了浙江新增火電項目的主要趨勢。到2017年,浙江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2.2億噸標煤以內,到2023年,控制在2.7億噸以內,同時優于天然氣機組排放標準的清潔煤電占煤電裝機的比重要達到90%以上。
火電新常態
2014年,浙江省全社會用電量3506.39億千瓦時,同比僅僅增長1.54%。
用電量增速放緩,最受影響的是浙江當地的火電機組,2014年浙江全省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為452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4706,下降幅度達到了774小時,這在浙江電力工業史上,實屬罕見。
雖然2014年浙江全省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急劇下降了774小時,但2014年浙江全省火電總發電量達到2336億千瓦時,同比僅下降2.24%,火電發電量占比仍維持81.9%的高水平。
如此難以面對的電量形勢,浙江火電企業仍能保持一定的經營效益,一是得益于煤價的大幅下跌,另外一個原因是浙江大型低能耗機組占比較大。2013年浙江全省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發電煤耗是288克/千瓦時,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4克/千瓦時,總裝機容量1132萬千瓦的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占全省統調燃煤機組總裝機容量的34.3%。
火電是浙江省的主力電源,截至2014年底,浙江省6000千瓦及以上發電機組容量共計6926.4萬千瓦,其中火電機組容量5491.4萬千瓦,占比79.3%。
但2014年國家批復給浙江省的火電發展容量只有區區200萬千瓦,浙能樂清電廠三期項目2臺100萬千瓦機組就已全部“吃掉”,該項目已于2014年12月取得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的“大路條”。
記者了解到,某發電央企在浙江某廠三期項目計劃新建2臺百萬千瓦機組,但自從2012年獲得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出具的“小路條”、2013年初可研報告通過電規總院審查后,再無實質性進展。
大唐烏沙山二期項目的過程就更加坎坷。該項目位于寧波市象山縣,規劃建設2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計劃于2015年建成投產,并于2013年2月25日獲得了國家能源局批復同意開展前期工作,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先后投入數億資金,但后來由于種種原因,無期限“延緩建設”。
記者了解到,寧波提出了“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支撐起更大規模、更高效益、更優環境的發展”戰略,寧波2014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成績單也驗證了這一點,第三產業完成投資額2679.64億元,是第二產業1264.67億元的兩倍還要多,在1月末寧波公布的2015年項目計劃中,記者未發現大唐烏沙山二期項目的身影。
記者獲得的《浙江省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實施方案》顯示,浙江計劃在2017年建成大唐烏沙山二期200萬千瓦及浙能樂清電廠三期200萬千瓦機組,2018年建成國華舟山三期2臺66萬機組,2019年建成華能玉環三期200萬千瓦機組,2022年建成臺州第二電廠二期200萬千瓦機組。可見,每年的新建機組規模維持在200萬千瓦左右,規模非常有限。
就是這個規模,仍然存在不確定性,隨著火電產業政策的密集出臺,2015年的建設規模會不會是零?浙江火電企業普遍存在這種憂慮。
特高壓來襲
但對于浙江省內的火電企業來說,將來最大的“憂慮”可能還是特高壓。
目前,浙江省內外入電特高壓線路已經投產三條,在建一條。未來,西北火電、西南水電、東南核電將齊聚浙江,與本地火電機組展開電量“爭奪戰”。
第一條投運的是皖電東送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示范工程,該工程于2013年9月25日正式投入運行,起于安徽淮南變電站,止于上海滬西變電站,途經安徽、浙江、江蘇、上海4省市,投運第一年就累計送電約209億千瓦時。
第二條投運的是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于2014年7月3日正式投入運行,起于四川宜賓雙龍換流站,止于浙江金華換流站,途經四川、貴州、江西、湖南、浙江5省,每年可向浙江地區輸送清潔水電約400億千瓦時,是目前浙江外輸電電量最多的一條特高壓線路。
第三條投運的是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于2014年12月26日投運,起于浙北特高壓變電站,經浙中、浙南特高壓變電站,止于福州特高壓變電站,主要作用是保障沿海核電的可靠送出,滿足福建電網盈余電力的送出需要。
在建的一條特高壓是寧東—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起點是寧夏靈武,落點在紹興,沿途涉及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浙江6個省區,供電能力為800萬千瓦,計劃2016年投運。
特高壓來襲,浙江區域電力負荷似乎進入無法“尋找”缺口的年代,但事實并非如此,在某些區域,仍然存在布局本地電源項目的空間。 以溫州電網為例,隨著溫州地區經濟從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轉型,溫州整體經濟回暖步伐加快,溫州電網用電負荷迅速攀升,由于長期通過浙江沿海電網通道受入所需電力,用電情況較差,該地區用電大部分為遠距離輸電,自身裝機有限,電網安全支撐較弱,急需近距離電源點。
浙江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方建亮處長對本報記者表示,浙江長期處于電力緊缺狀態,2014年以前的幾年,每年高峰期電力負荷缺口在400萬至500萬千瓦,省內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一直很高。2014年是一個特殊年份,夏天特別涼爽,再加上西南水電來水偏豐、水電大發,通過溪浙特高壓給浙江帶來很多電量,造成浙江省供電量稍有富余。
但方建亮對2015年及以后的浙江電力形勢仍不樂觀,他表示,即將投運的寧東直流能給浙江帶來多少電量還是個未知數,特別是在寧東直流投運之前的一兩年,浙江省用電高峰期的缺電形勢會依然存在。“浙江這兩年的電量比較寬裕,但從長遠看,仍然比較緊張,特別是考慮到直流特高壓的安全性,萬一出現事故,本地需要備用電源。”方建亮說。
事實上,電網公司層面一直認為省內應該布局一定的支撐電源,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的高效燃煤電廠,因為浙東是浙江電力負荷增長較快的地區,而且運煤方便,浙西則更多考慮外輸電。
方建亮認為,浙江省年度火電新增機組規模在200萬至300萬千瓦的區間比較合適,目前,浙江省電力公司正在編制電網“十三五”規劃,對于根據電網規劃配置電源點和規模的方案,方建亮建議浙江省“十三五”期間新上1000萬千瓦左右火電項目比較合適。
大機組之戰
按照國家“上大壓小”的產業政策,新上火電項目要尋找到合適的替代容量才會被核準建設,所以尋找現有容量成為能否新上火電項目的關鍵因素。
“省經信委層面對火電大機組一直比較支持,依據煤炭等量替代原則,省經信委也在幫助企業尋找替代容量。”浙江省經信委電力處王偉對記者說。
記者獲得的 《浙江省2014年統調關停機組名單》顯示,浙江計劃在三年內關停10家發電企業的25臺機組,總計容量為78.2萬千瓦,三年是這些機組的緩沖期,在緩沖期內,這些機組由其他大型機組替代發電,直至關停。 但王偉同時向記者表達了另外一個憂慮:“目前在容量替代的具體操作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最主要的是容量的測算缺乏經驗和完善的操作細則,手段較少,比如小鍋爐的用煤量,之前沒有納入統計范圍,到底該怎么精確測算,還要做工作。”除了要找到替代容量,按照國家對火電企業投資項目的相關管理規定,在項目最終獲得核準之前,環評、拆遷、平整土地、道路改造等項目的前期基礎工程施工不能開展。可見,項目核準之后,到主體工程正式開工之前,還有很多手續要辦,還要耗費很多時間,新上火電項目的時間成本依然是個挑戰。
1月30日,浙江省召開擴大有效投資暨重點項目推進大會,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提出加快推進重點建設項目。在公布的《2015年浙江省擴大有效投資“411”重大項目表(征求意見稿)》中,一共有8個火電電源項目,其中7個項目為上年未完工的續建項目,唯一的一個新開工類項目 是“濱海熱電二期項目”,將建設4臺5萬千瓦燃煤背壓熱電聯產機組,總裝機只有20萬千瓦。
但從名單上也可以看出浙江2015年將要投運的火電機組情況,浙能臺州第二電廠和六橫電廠各有2臺百萬千瓦煤電機組將在2015年完工,溫州電廠四期“上大壓小”項目的2臺66萬千瓦燃煤機組也將在2015年投產,浙能寧波鎮海動力中心天然氣熱電聯產工程(3臺30萬千瓦燃氣機組)也將掃尾。
如果進展順利,2015年浙江將至少新增600萬千瓦火電機組。同時,記者梳理發現,8個項目的投資主體中,4個為當地市政府,其他4個為浙江省能源集團,無一項目屬于中央企業。
但從項目的規模情況來看,浙江地區未來一段時間新上火電項目除燃氣機組外,均為60萬千瓦等 級以上的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未來浙江火電的生存空間幾乎全部留給大機組。
王偉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浙江省30萬千瓦以下火電機組總容量仍有600多萬千瓦,從長遠看,新上大機組對火電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有益,從短期看,2015、2016兩年的用電形勢可能比較寬裕,但王偉認為電力規劃應“打提前量”,考慮到火電項目的建設周期,一兩年后如果用電形勢轉變,再批項目就來不及了。
對于我國火電機組的容量布局結構,一個不能回避的數據是,截至2012年底,我國統計調查范圍內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共計6805臺,合計80302萬千瓦,平均單機容量只有11.8萬千瓦。其中,30萬千瓦以下(不含30萬千瓦)5435臺,合計19619萬千瓦,機組數量占比約為80%,容量占比仍然達到為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