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光伏發電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力發展光伏發電已成大勢所趨,而光伏發電設備市場也將迎來新的機遇期。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扶持光伏產業建筑一體化、分布式光伏發電免稅、促進清潔能源發電有序發展、家庭光伏發電政策松綁等多個關乎光伏行業切實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提案,對于光伏設備質量、補貼方式、技術創新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技術創新提高設備質量
2004年以來,我國光伏產業迅猛發展,光伏發電設備制造能力、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涌現了一批技術領先的行業先鋒。但應該認識到,我國光伏設備領域產能嚴重過剩,絕大多數的企業存在產品科技含量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等現象,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
“目前市場上的光伏電站生命周期一般為25年,盡管光伏電站有這樣的周期年限,但與電站配套的各類組件品質是否可支持25年要打一個問號,投資收益是否穩定同樣存在疑問。”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說,隨著光伏行業回暖,業內開始出現惡性競爭、以次充好、倒買倒賣的亂象,尤其是光伏發電相關組件、背板、逆變器等設備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
2014年,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江蘇、浙江、廣東等地20個屋頂分布電站進行風險監控發現,部分電站出現連接器發生熔斷、接線盒內部短路熔化、專門為分布式電站設計的匯流箱進 水等問題,施工中也出現過部分線槽進水,部分絕緣表層被破壞等現象。除此以外,有的光伏電站周邊發生了類似火災的質量事故,對電站組件質量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包括逆變器、匯流箱等。
“光伏企業要占領制高點,必須要掌握關鍵技術,企業要不斷自主創新,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打造核心競爭力。”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兩會期間向民建中央提交了 《關于創新機制推動光伏產業長效發展的提案》,他建議應盡快建立國家統一的質量標準體系和評價機制。相關部門應明確要求各發電企業定期上報所有光伏電站的發電數據,盡快在聽取行業意見的基礎上選定一家專業、客觀和權威的第三方機構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并定期公布,盡早建立我國光伏應用端的質量標準體系和評價機制。
促進光伏設備行業健康發展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關于規范光伏電站投資開發秩序的通知》,這些政策有效規范和促進了光伏產業健康發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今年2月,國家能源局向五大電力集團等單位下發了《關于發揮市場作用促進光伏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旨在嚴把光伏制造行業的準入門檻,緊盯下游應用端產品質量,從而切實引導光伏行業健康發展,該意見或將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
“當前清潔能源發電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核心技術缺乏,自主研發能力薄弱,開發成本偏高,市場發育進程緩慢。”全國政協委員、保利協鑫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如是說,建議明確清潔能源發電總體戰略和發展目標,制定相應規劃,制定公布統一的清潔能源發電產業政策和財稅政策。
從能源格局演變看,新型的清潔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是大勢所趨,能源發展軌跡和規律是從高碳走向低碳,從低效走向高效,從不清潔走向清潔,從不可持續走向可持續。對于如何促進光伏發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業內專家提出建議:一是加強光伏發電統籌規劃,合理確定分階段發展目標,特別是要與其他電源建設規劃和電網建設規劃相協調。二是要注重基礎研究和自主技術研究。三是完善相關法律和配套政策,抓好政策落實。四是進一步優化國內光伏產業結構,培育真正有市場競爭力的光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