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一個開工建設的核電項目是2013年12月23日中廣核陽江核電站6號機組。此時,距離日本福島事故已經過去48個月。紅沿河核電站5號機組的動工,成為中央提出抓緊啟動沿海核電建設要求后首個開工建設的核電新項目,堪稱核電重啟的標志事件。
面對當前嚴峻的環境污染治理形勢,我國已將發展核電作為實現能源轉型和環境改善的主要解決方案之一。去年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中明確,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紅沿河核電站1號機組(資料圖)
據悉,紅沿河核電站5、6號機組使用我國自主核電技術品牌——ACPR1000。這一技術是中廣核堅持自主創新,按照國際最新安全標準,借鑒國際核電領域的最新經驗反饋,基于成熟堆型實施改進形成自主品牌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該技術具備三代核電主要安全技術特征,滿足我國最新核安全要求。
作為東北地區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紅沿河核電站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一期工程建設4臺單機容量為111.9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機組,其中1、2號機組已分別于2013年6月6日、2014年5月13日投入商業運行,1號機組商運當年在9項國際核電運行主要指標中,就有6項達國際先進水平。3號機組已于2015年3月23日并網發電,計劃2015年上半年投入商運;4號機組工程建設進展情況良好。
紅沿河核電站的建設將對節能減排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發揮顯著作用。紅沿河6臺機組全部建成投運后,與同等規模火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61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000萬噸,綜合溫室氣體減排效應相當于大連地區森林面積的兩成。
中國迎來核電發展高峰期
今年3月21日、23日,中廣核旗下的寧德核電3號機組、紅沿河核電3號機組先后并網發電,加上3月10日并網發電的陽江核電2號機組,2015年開年的3個月內,中廣核已實現3臺核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
中廣核方面表示,2015年,根據工程建設進度,預計中廣核除了以上3臺機組外,還將有紅沿河核電4號機組、防城港核電1號機組投入商業運營,再創國內核電建設的新紀錄。
早在2006到2010年的5年間,中國大陸地區共有29臺核電機組開工建設,創造核電發展的第一個高峰,而過去4年間,中國僅有7臺機組開工、2臺機組核準,如果不算2012年核準的兩臺俄產機組,這期間國內批準的核電項目數量為0。
方正證券周紫光團隊的最新研報指出,現在福清、石島灣、防城港都已整裝待發,預測2015年將有8臺機組投產,6到7臺機組開工,分別是紅沿河二期兩臺機組、石島灣一期一臺機組、福清二期兩臺機組、田灣三期兩臺機組、防城港二期兩臺機組或海陽二期兩臺機組,至2020年,中國將開工33臺,投產26臺核電機組,全面進入第二輪高峰期。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