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新建6條受電通道,構建應急搶修服務網絡體系,實現與城市規劃無縫對接
日前,北京市電力公司24項輸變電工程納入北京市重大項目綠色審批通道項目庫,納入數量創歷年之最。其中,2015年納入綠色通道審批的項目達45%。根據“綠色審批通道”政策,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周期可節約6個月以上。
這是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落實《北京電網中長期發展空間布局規劃》、著力加強規劃資源落地的一項有力舉措。今年1月該規劃納入北京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
北京電網規劃與城市無縫對接。按照規劃目標:至2020年,北京電網將形成一張網絡堅強、結構合理、運行靈活、綠色智能的現代化電網,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堅強電力支撐。
目標:加快向國際一流標準邁進
未來北京城市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將向國際一流標準看齊,京津冀協調發展和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步伐也將不斷加快。
“按照這一定位和目標,我們的電網建設和保障水平要加快向國際一流標準邁進。”北京電力負責人尹昌新從服務首都發展的高度,明確了北京電網的發展方向。
那么,目前首都電網的水平如何? 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北京電力供應能力及供電可靠性均有了較大提高,基本滿足了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2014年,北京城市供電可靠率達到99.9886%。
主網安全性、配網可靠性和農網供電能力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談及與海外的對比,北京電力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孫兵直言:“整體上看,北京電 網綜合水平與巴黎、新加坡、東京3座世界城市相比,僅相當于其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北京電網要趕超發展。
首都的特殊地位,要求北京電網具備更高的供電安全性、可靠性。與首都地位相對應的是,政治活動保電頻次高、級別高、影響力大,要求供電萬無一失。與其他城市一樣,首都大氣污染治理力度將持續加大。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快速發展以及電動汽車儲能裝置的大量接入,也對首都構建堅強智能電網提出更高要求。
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城市集約化布局,要求提前預留輸電走廊、電力管溝、變電站站址等電力資源”,北京電力總經理助理馬林峰解釋說,“此前納入城市控規2008版專項規劃的區域為北京中心城區1085平方千米的范圍,這已無法滿足北京全市16410平方千米的電網規劃需求。”
結合北京城市空間布局,提前開展2014~2030年電網中長期規劃工作,為北京電網發展預留資源,提升電網建設效益,順理成章地被提上議程。
規劃:立足當前滿足未來需求
電網規劃要符合城市發展特點,必須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一致,不僅要立足當前,還要留有余地滿足未來需求。
對于城市供電來說,主網、配網相當于人體的動脈血管和毛細血管,北京電力發展策劃部副主任紀斌說,受電通道不暢就好比動脈血管供血不足,配網薄弱就好比毛細血管不通。北京電網規劃的重點就是要解決主、配網“兩頭薄弱”的問題。
目前,北京地區有150個電力搶修網點,每個網點平均服務6.7平方千米區域。
承擔本市部分配網負荷預測工作的北京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凱談道:“配網設備多、分布廣、類型復雜,必須對每個網格開展現狀梳理、負荷預測、效果評估等一系列工作,才能更好地規劃應急搶修網絡。”為確保每條數據的準確性,北京電力要對報告涉及的上萬條數據進行核對。小到一個配電箱,大到一座變電站,僅需要現場踏勘的部分就有幾百次之多。
正是憑借著科學精準的負荷預測結果和實地踏勘,北京電力形成了2020年、2030年北京電網的變電容量、電網分區、站址布點和通道規劃;同時,借鑒國內外應急搶修經驗,形成了北京電網應急搶修指導思想和建設目標,明確應急搶修服務網絡體系規劃。
按照北京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新要求,北京市原則上不再新建電廠,主網層面,現有受電能力預計在2017年達到飽和,2018年將由“緊平衡”轉為“硬缺口”。
至2020年,新規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六大受電通道可使北京電網受電能力提升一倍。北京全市供電可靠性將達到99.993%,全市年戶均停電時間由現 在的79分鐘降低至39分鐘。
成果:未來電網發展的行動路線
這份北京市首個覆蓋全區域、涵蓋500千伏至110千伏電壓等級的 《北京電網中長期發展空間布局規劃》,明確了各級電網站址、走廊和應急搶修服務網絡等內容,為未來10~20年北京電網發展提供了行動路線。
這是對2014年已批復的 《北京電網中長期發展規劃(2014~2020)》的進一步延伸和落地。13個500千伏受電通道,共計28回500千伏線路,《北京電網中長期發展空間布局規劃》就是解決這些線路走向路徑等更為精細化的問題。
“規劃新增架空線走廊要盡量避免穿越市區重要地區、城鎮中心區。”北京電力發展策劃部前期處處長王亞峰講道,比如新增的北京東—通州雙回線路走廊,線路如何走,采取哪種方式,經過哪些河流、村莊,線路走廊寬多少米,這些都在規劃中逐項明確。
在此基礎上,北京電力還規劃了“1+4+17+N+X”應急搶修服務網絡體系———建設1個調控指揮中心,4個中心城區應急搶修中心,17個調控指揮分中心,N個智能監控站,X個應急搶修服務網點。至2030年,可有效適應世界城市電網發展需求,全面提升極端天氣應對能力。
有了完整而科學的規劃,執行是最有力的保障。
在今年的行動任務中,北京電力要完成北京東—順義、北京東—通州、蔚縣—門頭溝3條通道前期工作,還要落實張南—昌平第三回、北京西—新航城、南蔡—房山3條通道前期手續。
北京電力各屬地公司也行動起來。承接特高壓入京的通州供電公司正從規劃建設的角度籌謀,開展500千伏順通線路遷改以及500千伏通北站的規劃建設,緊跟地區城市副中心及“一核五區”建設步伐。
電網規劃對接城市規劃,正逐漸從藍圖轉為現實。來源: 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