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意義重大
“該工程共120基基礎,從4月23日澆制首基基礎起,到今天60天,共澆制了72基基礎,平均1天澆制1基多。”在19號基礎澆制現場,陜西送變電公司第三分公司項目經理田振輝抹了一把汗說。
我們在現場看到,基礎澆制文明施工氣氛濃厚,“五牌一圖”規范醒目,澆制工器具擺放整齊,人員著裝統一、精神,商品混凝土罐車沿著一個固定的車轍穿梭,輸送著成品混凝土。
“這個工程意義重大,我們絲毫不能放松。”陜西送變電公司總經理袁斌說。
330千伏富平變電站為國內首個最高電壓等級的新一代(即二代)智能變電站,位于陜西富平縣王寮鎮莊王村和雙楊村之間,占地19.46畝,站內建筑全部采用半艙方案,二次設備采用預制艙(集裝箱裝配式)。本期安裝兩臺24萬千伏安主變壓器,為富平縣增加電力容量48萬千瓦,計劃年內帶電投運。該工程建成后,將解決富平經濟迅猛發展的用電缺口,促進富平東部產業轉移示范園和莊里工業園區的發展,服務西北最大的農機及重型裝備制造業基地、西北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基地。目前,該變電站土建工序完成60%,電氣安裝工序施工人員已經進駐。
外圍環境重要
37號基礎是一基掏挖式基礎,本工程80%的基礎(90基)為掏挖室式基礎。現場員工正在往基坑內放置鋼筋籠子,固定地角螺栓,為基礎澆制做準備。“注意安全,控制好高差,質量不能出問題。”田振輝仔細觀測了一下基坑說。
“項目未動,外圍先行,清除施工的外圍障礙是干好工程的前提和瓶頸。”田振輝說。該工程在布置施工項目部、復測線路的時候,他就一直提前跑外圍環境,書面匯報富平縣政府等部門。相關公司也積極行動,落實屬地化協調要求,解決永久塔基占地和房屋拆遷問題。
施工人員非常尊重村民的勞動果實,綠色環保和諧文明施工,贏得村民支持。4月份,小麥長的綠油油,他們推遲了基坑開挖時間,確保村民有收成,減少了青苗補償費用。為了保護當地土壤環境,他們因地制宜,對基礎澆制采用了商品混凝土工藝,直接購買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車固定一條運輸路線,減少了沙石、水泥等材料堆放、現場攪拌的施工臨時占地,避免了對村民土地的污染,提高了基礎施工效率。
施工組織高效
“要想工程干得快,科學安排是關鍵。”這是田振輝的心里話。該工程目前有10余人、外協隊伍120多人。他把隊伍分成兩個施工隊,每個施工隊又分成3個作業組,提前下達基礎施工任務,有序組織分坑、挖坑、放置基礎鋼筋、地角螺栓和混凝土澆制,確保本基基礎澆制完畢,下一基基礎澆制高效銜接。
“土建工序完成60%,電氣安裝人員7月底進場,年內要投運,時間非常緊。且該地區屬于典型的濕陷性黃土地質,施工技術難度大、要求高。我們克服困難,5月份完成灰土擠密樁6024個,完成基礎澆注9000余方。”李經理一邊走一邊給我們介紹施工情況。
在27號基礎旁,7名施工人員正在挖掘鐵塔接地的坑道,業主現場管控,監理旁站監督。田振輝說:“業主項目部和監理項目部、我們施工項目部是一個目標,他們對做好安全、質量、進度工作非常重要。”施工項目部尊重業主項目部和監理項目部的管理和監督作用,為他們的工作創造良好條件,有效發揮了業主管理和旁站監督的作用。
每天,施工項目部都要安排安全、質量專責到作業點巡查,防范掏挖基礎坍塌、缺氧等安全風險,檢查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是否過關。最近,為了避開高溫作業,他們還調整了作業時間,上午施工時間為7時至11時,下午為14時至19時。 來源:北極星配售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