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領域,周邊國家發電能源資源豐富,具有向我國大規模輸電的潛力。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煤炭探明可采儲量為1570億噸、336億噸和243億噸,其中俄、哈煤炭儲量全球排名分別為第2、第8位。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水電技術可開發量為1700億度、1420億度和2600億度。蒙古國風電可開發裝機11.3億千瓦、太陽能發電可開發量約4.8萬億度。中亞五國風電技術可開發量約為3萬億度/年,有一定的太陽能資源,輻射強度多在1300~1800度/平方米。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蒙古、中亞各國地廣人稀,當地電力需求規模小,未來增長規模遠小于其資源可開發潛力,具有建設大型電源基地,利用特高壓技術直接遠距離、大容量向我國東中部負荷中心地區大規模送電的潛力。
我國資源緊缺和能源環境問題日益凸顯,而能源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是重點和重要載體,中國與俄羅斯、與亞洲其他國家間的能源合作前景十分廣闊。國家電網與周邊國家已建成18條互聯互通輸電線路,其中俄羅斯、蒙古、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皆在“一帶一路”沿線。在國家電網公司構建的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宏偉藍圖中,到2020年建成國家電網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和19回跨區特高壓直流工程,形成東北、西北、西南三個送端和“三華”一個受端的堅強國家智能電網。這意味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都將通過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實現互聯,借助能源互聯網參與國內、國際分工,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更好地分享由“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帶來的紅利,并最終實現本地經濟的繁榮發展。
由此可見,“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經濟社會與能源發展到特定階段的必然需求,“一帶一路”戰略核心就是互聯互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只有通過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實現互聯,借助能源互聯網參與國內、國際分工,才能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才能更好地分享由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帶來的紅利,并最終實現本地經濟的繁榮發展。 來源:中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