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二五”以來,我省縣域經濟發展迅猛,成為全省GDP增長的新動力。伴隨農村用電需求急劇上升,加強農村電網,迅速消除低電壓問題,成為全省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障。
電壓穩定讓縣域經濟安心
“電壓低,增氧機無法啟動,導致魚池‘翻塘’的事不少。”10月30日,武漢市漢南區鄧南街建新村的李緒恩回憶起以前的用電狀況就頭疼。
李緒恩是當地有名的養魚大戶,承包了1200畝養殖水面,年產值超過千萬元。但隨著規模的擴大,電壓越來越低,增氧機時常短路。
為破解客戶用電難題,國網漢南區供電公司投入資金1.2億元用于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讓漢南區成為我省首個告別“低電壓”的區縣。“增氧機是魚兒的救命稻草,電壓穩定是養魚戶的救心丸。”如今,李緒恩沒了用電后顧之憂,提高了養殖密度,生意越做越大。
隨著武漢市推進工業倍增計劃,2012年以來,漢南區汽車零部件工業園相繼迎來123家配套企業,工業園用電量每年呈25%以上增幅。據國網漢南區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吳鵬介紹,為滿足工業園區用電新需求,該公司今年又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228.88公里,并在全省率先試點智能配電網系統,遇到故障停電,能在0.1秒之內自動隔離故障區域,恢復供電。
富誠汽車部件公司武漢分公司總經理薛財文說,去年7月落戶至今,供電穩定,預計公司今年產值將達到3億元。今年5月,投資近百億的東風本田汽車產業園也落戶漢南。
農村用電增幅已超過城市
10月6日,公安縣夾竹園鎮先鋒村,村委書記王磊指著一臺嶄新的變壓器說:“多虧了農網改造給我們增加的變壓器,現在我們的生活大變樣了。”
“以前,連接變壓器線路最長的有1000多米,到末端就會有低電壓問題,改造后,我們在中間加裝了變壓器,保證電源點到用戶的距離不超過500米。”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朱裕海介紹。
村民趙德超說,農網改造后,電器都用起來了,以前家里一個月電費30多元,現在要100多元了。
改造持續進行,紅利不斷釋放,荊州農村地區格外明顯。
據國網荊州供電公司統計,今年上半年,荊州農村電網改造已釋放用電潛能2.13億千瓦時,成為拉動電量增長的主要動力。
該公司隨機選取了51個典型農村臺區進行抽樣調查和統計分析,改造前人均每年用電量197千瓦時,改造后達到每年333千瓦時,農民年均用電量增長69%。
大規模的配電網改造,極大釋放了潛在的用電需求。據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統計,今年前9個月,我省農村地區用電量同比增長42.73億千瓦時,增幅8.34%,高于城市電網。通過對今年改造的15248個公變臺區和專變用戶進行分析,其9月完成電量2.08億千瓦時,同比增幅23.33%,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成效顯著。
展望“十三五”配電網改造成效,該公司分析,到2020年,湖北人均用電量如果能達到2014年全國平均水平,農村總用電量可增加306.8億千瓦時,拉動GDP增長約4600億元。
電能替代讓農村用上清潔電
“用電制茶,不僅成本降低,炒出來的茶葉品相更好。”10月26日,說起合作社最近的“柴改電”,秭歸縣露珠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功旭挺高興。
宜昌是湖北名優綠茶區,過去炒1斤茶需10斤柴,既破壞植被又難以規模化發展。國網宜昌供電公司帶領夷陵、秭歸、五峰和長陽等幾家縣級供電公司鉆進山里,幫農戶推進柴改電制茶。2014年,當地茶廠安裝專用變壓器90余臺,72家茶廠建成雙電源供電,實現年電能替代1900萬千瓦時,減少樹木砍伐27500斤。
電能替代,綠色先行。以往,我省配電網容量有限,新增清潔能源發電的并網受到一定程度制約,隨著農村電網改造推進,清潔能源并網更加易行。 來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