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電價占到黃磷生產成本的60%,占到電解鋁的近一半成本……電力成本,一直是以資源深加工為主的貴陽工業企業的沉重包袱。而如今,這個包袱正在逐漸減輕。 2015年11月9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批復同意貴州省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方案,貴州省成為全國首批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之一。受此影響,2016年,貴州省“直供電”試點企業“擴圍”,將電力使
去年貴陽37戶企業入圍“直供電”試點,節約用電成本2億多元
大用戶“直供電”是指電廠和大用戶之間自主協定購電量和上網電價,電網只收取過網費。相較于傳統的向電網購電,電廠給予大用戶的上網電價優惠能讓企業的電力成本降下不少。有數據顯示,2015年1至5月,貴州省全社會用電量480.68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量329.29億千瓦時。加快實施大用戶“直供電”試點,無疑是企業的最大利好。
2015年,貴州省積極探索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直接交易方式方法,相繼開展了電力直接交易、掛牌交易、競價交易等7個批次的“直供電”試點工作。但有一個硬性指標:參加試點企業的年電力使用量必須達到3000千伏安,其中貴陽市有37戶企業符合標準參加試點。
分行業能耗不同,貴州省電廠對相關企業的電價優惠分為1到7分不等,其中,貴陽的磷化工產業優惠價格達到最高的7分。“在磷化工產業中,電價占到黃磷生產成本的60%。現在經過上網電價的優惠后,每生產一噸黃磷,成本可以減少1000元左右。”開陽磷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杰說,企業去年和盤北電廠簽了1.2億度的用電量,算下來共節約電力成本600多萬元。
“去年,我們和黔西電廠簽訂了1.8億度的用電協議,大概節約了電力成本560余萬元。”貴州開陽化工有限公司機電管理部部長麻志東說,隨著生產成本的降低,今年企業計劃滿負荷生產,將合成氨的生產量由去年的38萬噸提高到50萬噸。
市工信委提供的數據,2015年貴陽市37戶工業企業直接與電廠簽訂用電協議,簽約電量40.6億度,平均每度讓利5分4厘,直接節約用電成本2.2億元。
試點企業今年“大擴圍”,貴陽企業準備“大干一場”
隨著貴州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工作的推進,今年,貴州省進一步將“直供電”的試點企業范圍擴大,將電力使用量3000千伏安的企業用電標準降低到1000千伏安;同時,實行電力市場主體注冊制,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各類主體,包括發電企業、電力用戶、售電公司和電網企業等在貴州電力交易中心注冊后,即可取得市場化交易的資格。
今年1月,貴州第一批電力市場主體現已完成注冊進入公示,其中貴陽市有130多戶工業企業取得準入條件。“未來,這個試點范圍肯定越來越大。”貴陽市工信委電改處負責人劉澤礽說,貴州的火電資源豐富,是“西電東送”的重要省份,但受經濟下行以及電力直接交易的影響,東部省份對貴州的電力資源依賴度在持續降低,“這也就意味著,貴州電廠生產的電力資源很大程度上需要本地企業進行消化,預計未來的電價優惠會更高。”
也正是看好電力成本下降的機遇,不少貴陽的高能耗企業也準備在今年大干一場。開陽縣工業經濟運行協調與規劃科負責人鄧興平說,“開陽的8臺黃磷爐現在已經開了7臺,還有1臺是在檢修。往年這時候,能夠開上兩三臺就不錯了。”宋杰也說,企業今年計劃生產的黃磷量由去年的1萬噸提高到1.2萬噸。
不過,“直供電”試點范圍的擴大,也帶來系列連鎖反應。
記者了解到,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取得參與“直供電”的資格,部分高能耗企業開始“逆向思考”——“現在貴州的用電價格是降低了,但是云南也在開展相關試點,而且隨著未來其他省份進行經驗復制。這是不是意味著,貴州好不容易爭取來的電價優勢是否又會回到原點?”
“貴陽的黃磷企業電價本來比競爭對手的要高不少,直接影響貴陽黃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即便現在優惠7分,也和云南省黃磷企業以前沒有進行電價優惠時持平,即便未來優惠更高,電價也不會比云南低。”宋杰說,自己去年曾經和電廠協商,部分電廠給予自己的上網電價優惠可以達到0.1元,但卻受政府的相關限制沒有成行,“電力交易的市場是否可以進一步放開?”
作為供電企業,部分電廠也希望電力交易市場進一步放開。大唐貴州發耳發電有限公司計劃部負責電量營銷的工作人員徐珊說,企業一年能夠發電180億度,以前都是通過電網按照分配,分多少生產多少,現在是自己找客戶,找到多少生產多少。為此,企業今年還專門招聘了20多人的營銷團隊,在全省各地找客戶,“但效果并不理想,現在只接到70多億度的訂單,比往年少了30多億度,如果優惠放開,薄利多銷總比停著強。”
對此,劉澤礽認為,貴州作為火電大省,電價的過度下降,電廠肯定首先壓榨煤炭產業的利潤空間,煤炭產業作為貴州省重要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如果“崩盤”會造成不可預料的影響,“步子一步步邁,將電力當作一個市場化商品來看待確實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來源:貴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