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經歷經濟社會新常態,以及能源系統轉型的嶄新時代,加速綠色能源替代黑色能源勢在必行。為配合能源結構的調整,中國電力體制改革也在社會的矚目中孕育而生。2015年初《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簡稱“電改9號文”)的發布,標志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啟動。
中國能源大轉型
綠色電能替代勢在必行
自中國電力工業誕生以來,電力短缺、投資不足和技術落后等問題一直存在,有待妥善解決。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綠色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和導航標已然轉向低碳經濟,光伏產業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光伏光熱發電和太陽能熱利用等領域。在作為“十二五”收官之年的2015年,“大變化”成為了描述中國電力行業發展的核心關鍵詞。
電力行業正經歷著改革與發展帶來的陣痛,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能源系統優化迫在眉睫。有分析指出,“協調”是能源系統優化的關鍵,即要全面貫徹落實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能源優化“協調”的核心,就是對能源供應“多元化”、能源經濟代價、環境質量影響、碳排放總量等目標進行量化,推進綠色替代和電能替代。綠色替代核心是提高一次能源轉換為電力的比重,重點在于光伏發電、水電、核電、天然氣發電等新能源發電目標與電網發展目標相協調,在提高電力系統綠色化同時,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提高全社會電氣化水平。
為了加快綠色替代和電能替代,持續完善和推進智慧電網技術、特高壓技術、高效清潔低碳火力發電技術、穩定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及利用技術、以及具有革命性的其他電力技術的發展,都是必要手段。其中,作為穩定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的使用被看高一線。
光伏行業發展迅速
中國成全球光伏累計裝機第一大國
隨著政府不斷強力推動,中國光伏行業近年發展迅速,裝機量增長迅速。據統計,2015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1,513萬千瓦,創歷史新高,并實現連續三年新增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300萬千瓦,首次超越德國躍居世界首位。
另一方面,鼓勵政策的相繼出臺,同樣對行業發展發揮關鍵的推動作用。隨著“電改9號文”的發布,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正式啟動。新一輪電改的核心思想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主要任務是加快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目標是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市場機制。而去年末出臺的6個配套文件從市場機制、價格機制、平臺建設、改革的過渡和銜接等不同維度進行了整體設計。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電力體制改革對促進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及電力行業發展,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尤為重要。
據悉,中國的能源消耗大部分集中在工商業領域,約占全國能耗的75%。而中國工商業平均用電成本高達0.83元人民幣,遠高于清潔能源的成本。為推動綠色、清潔的太陽能電力在中國工商業和居民用電市場的發展,中國政府近年相繼出臺了鼓勵光伏發電企業與用電端客戶間的市場交易的一系列政策,明確通過市場機制盤活光伏發電市場間交易。同時,政府鼓勵企業與各地政府參與到光伏扶貧的項目中,以此推動清潔的太陽能電力的普及與發展,向貧困戶提供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電力。
光伏扶貧撬動行業新發展
開辟扶貧工作新途徑
2016年4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安徽金寨縣考察,調研光伏扶貧項目。金寨縣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2015年,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計劃利用6年時間開展光伏發電產業扶貧工程。安徽、寧夏、山西、河北、甘肅、青海的三十余個縣開展首批光伏試點。《意見》決定在全國具備光伏建設條件的貧困地區實施光伏扶貧工程。
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光伏扶貧具有可觀的發展潛力和優勢。在光照條件較好的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光伏扶貧,既符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又符合國家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戰略。同時,光伏扶貧還有利于推動國內光伏市場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貧困人口穩收和增收。“光伏扶貧”無疑為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通過企業于政府連手貧困戶的模式,真真正正讓清潔能源走進普通百姓生活。
光伏扶貧既是擴大光伏市場的新領域,也是扶貧工作的新途徑,有利于人民群眾增收就業,有利于人民群眾生活方式的變革,具有明顯的產業帶動和社會效益。 來源: 紫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