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發展能源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京蒙兩地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內蒙古也由此成為北京市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保障著北京40%以上的電力需求。
記者實地走訪中了解到,在中廣核內蒙古寶力格風電場,200臺風力發電機每年能發電5億度,足足相當于北京CBD地區一年的用電量。而建設中的錫林郭勒盟西烏旗京能五間房火電機組項目則正依托高新技術將錫盟豐富的煤炭資源向清潔能源轉化。
據悉,由于當地能源資源富集,多種能源總量都在全國范圍內數一數二,包括全區煤炭資源勘查估算總量8518.8億噸,位居全國第一;風能資源總儲量13.8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3.8億千瓦,占全國50%以上;太陽能年總輻射量4830-7010兆焦/平方米,居全國第二位,年日照時數2600至3400小時,是全國高值地區之一。
等到2017年,機組正式投產發電,“北煤南運”的格局將轉化為“北電南送”,真正實現“煤從空中走”。同時項目建成后,將有三分之一的電量被輸送到北京,進而幫助改善首都的大氣環境。
可以說,錫盟未來成為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不僅對于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優化地區經濟結構、促進邊疆穩定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水平、優化首都和華東地區的大氣環境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在新能源方面,赤峰市和烏蘭察布市也有著天然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北京市由于用電需求較高,70%用電負荷需要外購,因此,國家能源局也將赤峰市和烏蘭察布市作為京津冀地區防治大氣污染工作中重要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之一,目前正在規劃建設赤峰市外送北京新能源基地與烏蘭察布市外送北京新能源基地。
此外,內蒙古在煤制油、煤制氣等現代煤化工領域也主動與北京加強合作。作為重點項目之一的大唐國際克什克騰旗年產40億立方米煤制氣項目,所產煤制氣全部通過配套克什克騰旗—北京煤制氣管道向北京供氣,不僅緩解了北京冬季用氣高峰期供氣壓力,還對改善北京地區空氣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11月建成投產后,已累計向北京市供氣12.9億立方米。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