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赴神華國華三河電廠調研時強調,電力行業要積極參與電力體制改革工作,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嘗試探索。
當前,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正處于關鍵階段,調研中提出電力體制改革方面的工作要求似乎并無特殊之處。但事實上,電改并非此次調研的主題。正因此,其對電力體制改革的強調,才更顯得意味深遠。
電網企業近來密集組建電力交易機構,被部分人士解讀為積極投身電力體制改革的體現,但也有人持不同觀點。對錯是非尚存認識差異,暫且不論。倒是發電企業的心態、表現頗值得玩味。
盡管組建售電公司一度在主要發電企業熱鬧過,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適應”改革需要,“主動”推進改革的熱情并不明顯。我曾就改革問題與部分發電企業交流,有一家發電企業與新成立的售電公司簽署交易合同,被當地政府當作支持電改的典型,但自身卻噤若寒蟬,擔憂成為出頭鳥。另一家發電企業,被問及如何在電改中抓住機遇時,其負責人表示將按省政府要求組建售電公司,參與電力體制改革。
對此,并不難理解。發電企業在某種程度上屬于弱勢群體,尤其在目前電力供應過剩風險較高的情況下。改革即是對利益格局的調整,博弈與反復不可避免。對于具體發電企業而言,積極主動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很可能難以參與舊有的利益分配機制,或是得不到公平對待,而又未建立新的有效利益保障渠道,陷入“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尷尬。與其承擔這種風險,不如且走且看且適應。
但,鴕鳥心態成就不了長遠,觀望與拖延亦非正道。發電企業作為重要的改革對象和參與主體,應以更積極的姿態投身改革,做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掌握主動權,真正成為平等的市場主體。
開弓沒有回頭箭。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已進入全面推進關鍵期,市場化方向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習近平曾指出,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電力行業有不得不改的壓力,但發電企業同時也應深刻感受到其中的利好,形成內生的改革動力。“三放開一獨立三強化”給發電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即以售電業務論,發電企業進入具有天然優勢。新加坡前六大發電商的裝機容量份額超過90%,占有全部零售市場份額;英國6家發售電公司壟斷英國售電市場87%份額。
試想,二灘之所以成為上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導火索,其尋求合理利益不受侵犯的動力不可小覷。本輪電力體制改革的矛盾沖突不如上次那般激化,而我國又被認為是危機驅動型社會,因而改革的進展與成效可能不同于以往。
對于發電企業來說,能否將潛在利好變現,避免竹籃打水的尷尬,取決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一,需要發電企業自身努力爭取,把電力體制改革推向既定方向。其二,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監管,切實維護好發電企業的合理利益。其三,需要社會力量參與,營造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良好外部環境。
近期,中央改革辦督察組頻頻調研。據國家電網披露,6月3日,中央改革辦督察組到國家電網調研并召開座談會,了解電改9號文件的落地情況、國網改革工作進展以及取得的成效,聽取國網對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建議;6月7日,到國網山東電力調研電力體制改革有關情況。山西能源監管辦則披露,6月15日,中央改革辦督察組召開了山西電力體制改革督察座談會。
自電改9號文發布,至今已一年有余,各方對改革進展評價不一。但相信隨著試點擴大和中央督察,電力體制改革或將別開生面,發電企業需要提前卡位、主動出擊。 來源:中國投資咨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