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和減碳之間的關系,其實比很多人想得更為密切。據數據顯示,建筑消耗了全球超過30%的能源,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40%。在當前備受關注的雙碳目標之下,可以對建筑內的設備和能源進行可視化管理和控制,從而實現能源更高效利用的智慧建筑,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建筑節能減碳是雙碳目標的實現重要基礎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伴隨不同地域建筑總量的不斷攀升和居住舒適度的提高,與工業耗能、交通耗能相比,建筑耗能呈不斷上漲趨勢。2020年11月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能耗專委會發布的《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2020)》顯示,2018年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49.3億噸二氧化碳,占全國碳排放的比重為51.3%。
長期以來,建筑的高能耗飽受詬病,幾乎成為我國節能降耗的“軟肋”。建筑行業能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對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IoT、BIM、5G等科技技術的進步,建筑領域迎來了全面高速發展時代,建筑的智能化、智慧化讓“新建建筑低碳,老舊建筑降碳”成為可能,為“雙碳”目標的達成提供了最佳路徑。
實現雙碳目標,建筑節能是一道不得不跨越的關口。為降低建筑能耗,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開始推行建筑節能標準,時至今日,很多地區已經大范圍普及65%的節能設計標準,北方采暖區域基本進入75%節能標準。
由住建部批準的《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已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實施?!兑幏丁芬螅盒陆?、擴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的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及運行管理必須執行該規范;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強度應分別在2016年執行的節能設計標準的基礎上降低40%,碳排放強度平均降低7kg/㎡以上;建筑設備系統節能診斷應包括能源消耗基本信息,以及主要用能系統、設備能效及室內環境參數;建筑能源系統應按分類、分區、分項計量數據進行管理。
此次《規范》將建筑碳排放計算納入強制要求,如何達到節能減排的標準,給建筑行業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但實現建筑行業“雙碳”目標,也讓行業面臨著不小挑戰。
樓宇自控是實現建筑節能的有效路徑
樓宇自控之所以面臨大機遇,是因為它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基石,樓宇自控系統也將成為數字城市建設的數據源。“隨著AI、大數據、云計算等通訊前沿技術的廣泛運用,Z世代對智能化的關注,都是當下智慧建筑發展的機遇。
隨著物聯網、5G、大數據技術不斷更新發展,智慧建筑中添加了基于網絡的控制平臺功能,真正實現了設備的互聯互通??刂破脚_可以提供讓建筑高效運行的相關數據信息,而基于這些數據,業主和物業可以輕松地進行調控以避免能源浪費,并實現提高設備使用率,降低碳排放量以及節約成本的目標。
樓宇自控系統將將暖通空調、給排水、供配電、電梯、供熱、照明等眾多分散設備的運行、安全狀況、能源使用狀況及節能管理實行集中監視、管理和分散控制,使各個智能建筑子系統聯系更加緊密,實現跨系統綜合優化和綜合管理,確保樓內所有機電設備的安全運行,從而達到安全、舒適、節能的全方位效果。
建設樓宇自控系統其直接經濟效益包括節省能源成本、人力成本、減少人工干預、提高控制精度、減少響應時間等;而間接經濟效益則主要是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由于人員管理的疏忽等造成事故的比率等。
機場、軌道交通樞紐、酒店、醫院、商業綜合體等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廠房等工業建筑是樓宇自控系統的主要應用場所。“雙碳”目標下,社會對節能建筑、綠色建筑的管理提出了進一步細化的要求。樓宇自控將是建筑節能減碳的重要路徑,讓建筑管理更簡單。
長期以來,康沃思物聯不斷研發和推出面向樓宇建筑的低碳節能產品和解決方案,積極整合全球可持續發展實踐以及本土創新經驗,推動實現建筑的凈零碳排放目標,與合作伙伴攜手共筑更可持續的未來。
針對市場需求痛點,康沃思物聯運用自控技術、AI技術、IoT等技術優勢,通過自主研發的軟硬件產品,為建筑提供科學的智慧能源管理解決方案,賦能建筑能源管理,筑就綠色智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