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起“電網”,你會想到什么?聳立在原野的變電站,還是橫亙在城市上空的輸電線。如果你帶著這種“偏見”走近國家電網館,估計先入為主的你很可能失去入館參觀的興趣,那樣的話,你難免會錯過一場穿越時空的聲光電體驗。
穿越“電流隧道”
和眾多企業館“擠”在一起的國家電網館僅憑外觀就很容易吸引游客的眼球。在該館的正面有一個巨大的屏幕,遠遠望去,像一個波光粼粼的湖面。隨著風力大小的改變,“湖面”的律動會隨風力的變化而變化。
進入國家電網館,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位于一樓的自然能量展示區,在這里你將與自然能源“相遇”。在藝術化的光影效果里,游客一會兒體驗極光,一會“進入”海洋,充分體驗無處不在的清潔能源。
繼續向前,一條通往二樓未來世界的“電流隧道”,讓你在緩緩上升途中“感受”特高壓電網將西部電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東部城市的歷程。
特高壓中心電塔像一束多彩的摩天大樓聳立在未來世界的中心。當你走近它時,它就會感應出漸強的聲波,并以亮燈的方式回應,靠近的人越多,發出的聲音越大,光柱就越高。如果你用掌聲使它的光柱升至頂端時,頂部的夜空將閃動出星光,并點亮周邊的“城市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高壓中心電塔的周邊,分別是融合電網、城市儲能以及智能電表,這可是國家電網公司正大力研發的科技項目。在不久的將來,電能實現多網融合、環保儲能和智能信息交換不是夢想。
“上冰山下火海”
在展館二樓的盡頭,游客排隊的場景吸引著后來的人。這里是國家電網館的核心展項——魔盒。
在黑暗中經過10分鐘的等待后,近200個游客被一起領進魔盒內。進入之后,大家才明白,自己走進去的是一個懸浮在半空的封閉六面體,它離地幾米高,游客站的是玻璃天橋。
魔盒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影像實體,它是世博會歷史上乃至世界上第一次以六面體、23聲道進行大型多媒體展示。也就是說,游客將在720度的全屏幕空間中感受時空的變化。
魔盒啟動后,游客一會隨著水流穿越峽谷,一會兒駕著火龍進入熔巖內部,一會兒爬升至珠穆朗瑪峰,一會兒又沖向太空,有意思的是,當水流迅速穿過峽谷時,你把身體調整到和水流流向一致的方向,就可以隨著滾滾波濤,跨過三峽大壩壩頂,飛流直下,感受巨大水瀑墜落時的激情和震撼。
電網一樣變“聰明”
展館的地下一層智能電網展區,能讓你充分體驗智能電網與美好生活聯姻的可能。
與地面部分的展示不同,這里顯得更加專業,預示著人們未來電力生活的發展方向。透過玻璃窗,游客會看到一個巨大的變壓器被安裝在三層深的地下,那是110千伏智能變電站。當工作人員說,館內頭頂的燈光、浦西園區的其他展館的用電,都來自這座變電站時,游客們驚呼連連。
出自“水立方”作者之手
服務人員說,電網館的總建筑設計師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水立方的設計者趙小鈞。
據悉,國家電網館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日照、日影和風量的變化,力爭讓參觀者在一個沒有日曬、采光充足、空氣流通的環境下游覽。白天使用光導照明系統,將日光直接引入室內。在建筑內部的通道,展館巧妙地利用了上海的夏季風向,形成一條“捕捉夏風”的S形節能清涼走廊。
“水立方”別具一格的建筑和視覺效果已經讓人驚艷,這個體現“低碳”和“親民”的“電立方”則給游客帶來的更是高科技的魅力。
想知道以“創新,點亮夢想”為主題,展現未來自然、人和社會的和諧共生關系的國家電網館在哪兒嗎?它位于2010上海世博浦西園區,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是上海世博會上自建企業館中的亮點之一。
國家電網館營造了一個變幻莫測的電力世界,令參觀者在了解電力未來發展的同時,享受一場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