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改革進一步提上決策層的議事日程,下半年,調整周期的時機正在到來,水電氣等資源品價格都應會有所調整。
電:競價上網和大戶直購電
電價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今年以來,政策層面連續釋放了諸多改革信號。 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09年將繼續深化電價改革,逐步完善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形成機制,適時理順煤電價格關系。 ”5月19日發布的《意見》中,更是較為明確地認可了包括大戶直購電在內的雙邊交易試點及競價上網等電價改革方式。 政策面的積極行動,使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下半年,電價改革將有實質性的推進。
目前,電價改革的重點集中在大戶直購電和競價上網上。
首先就大戶直購電來看,其現實意義在于促進合理價格機制的形成,這也是電價改革具有決定意義的開端。
中國政法大學劉紀鵬教授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政府應盡快推進《大用戶直購點管理辦法細則》,越快越好,因為電力改革不能再拖。 盡快安排大用戶和電力廠家直接見面,電網企業只收過網費,這將是電力改革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步。 ”
其次是競價上網的實施,長期來看,這將有利于電力企業聯合起來,爭奪更多的定價權。 劉紀鵬教授認為競價上網也可以與大戶直購電同步實施,“1998年國家電力公司成立以來,曾有過兩次網廠分開的試點,結果并不成功。 原因在于競價和國家發改委的舊體制之間有時會存有沖突,但最終發改委的舊體制占了上風。 ”下半年同步推行競價上網和大戶直購電,符合市場要求,被寄予很大的希望。
當然,要順利推行這些改革措施,配套的調整也要跟上。 比如,1996年4月1日實施至今的《電力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要實行大戶直購電,必須先修訂已實施了13年有余的《電力法》,否則將相互沖突。
天然氣:價格上漲空間0.4元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8能源藍皮書》預計,到2010年和2015年,我國天然氣用量將分別達到1500億立方米和2400億立方米;2010年我國天然氣供需缺口為300億~400億立方米,2015年缺口為500億~600億立方米,2020年缺口將達到900億立方米。
供給趨緊的情況下,國內的天然氣仍處于低價階段,諸多因素促使下半年調價。
首先,以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為主氣源的西氣東輸二線,將在今年年底建成通氣,這是我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的大型管道工程,完成這一工程后,國內天然氣價格將初步與國際接軌,中國式低價必須調整。
其次,今年5月,發改委發布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使得我國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完成這一改革之后,接下來的改革重點就是天然氣價格的國際接軌改革,這是大勢所趨。
中投證券石化行業研究員芮定坤認為,“從天然氣企業彌補成本的角度來看,終端價有0.2元/m3的調價空間,而如果考慮到2007年化肥和工業用氣調整0.4元/m3,而民用并未調整的因素,民用氣終端價格還有0.4元的上調空間。 ”
水:價格最高調整不超過10%
我們通常所說的水價,包括三大部分:水資源費、供水費和供水處理費。
就水價的變動而言,存在著漲價的大周期和小周期之說。 一般情況下,小周期為3年左右,大周期為5年左右。 目前國內的水價,基本上執行的是2004年的標準,至今已有5年,調價大周期已經來臨,市場上要求水價上調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目前國內水價的估值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國際上通行的水費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2%的衡量標準。 如果按照這種計算標準,水價有將近一倍的上漲空間。 第二種是政府定價標準:保證企業盈利,要求生態用水和非農業用水的利潤不低于商業銀行年利率,城市供水則是在這個基礎上,還要保證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8%。 如果按照這種定價方式,水價還有55%的上漲空間。 第三種是彌補水企虧損的定價方式,按照這種定價方式水價將有10%的上調空間。 總體看來,目前的水價要達到合理的估值區間,至少在目前的基礎上上調10%。
民族證券水務行業分析師張凱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說:“下半年水價肯定會調整,雖然目前水價按照各種測算方式,都至少有10%的上漲空間,但是考慮到水資源公共用品的性質,不會一步調整到位。 ”
1999年至今,水價的年平均增長率為5.5%,鑒于當前的形勢,下半年水價調整的幅度會高于過去的平均增長率。 張凱認為,“供水價格會上調10%左右,污水處理費由于基數較小,上調空間較大,大概會上調11%左右,而預計的可能是今年下半年水價會高于5.5%同時低于10%。 ”
電:競價上網和大戶直購電
電價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今年以來,政策層面連續釋放了諸多改革信號。 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09年將繼續深化電價改革,逐步完善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形成機制,適時理順煤電價格關系。 ”5月19日發布的《意見》中,更是較為明確地認可了包括大戶直購電在內的雙邊交易試點及競價上網等電價改革方式。 政策面的積極行動,使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下半年,電價改革將有實質性的推進。
目前,電價改革的重點集中在大戶直購電和競價上網上。
首先就大戶直購電來看,其現實意義在于促進合理價格機制的形成,這也是電價改革具有決定意義的開端。
中國政法大學劉紀鵬教授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政府應盡快推進《大用戶直購點管理辦法細則》,越快越好,因為電力改革不能再拖。 盡快安排大用戶和電力廠家直接見面,電網企業只收過網費,這將是電力改革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步。 ”
其次是競價上網的實施,長期來看,這將有利于電力企業聯合起來,爭奪更多的定價權。 劉紀鵬教授認為競價上網也可以與大戶直購電同步實施,“1998年國家電力公司成立以來,曾有過兩次網廠分開的試點,結果并不成功。 原因在于競價和國家發改委的舊體制之間有時會存有沖突,但最終發改委的舊體制占了上風。 ”下半年同步推行競價上網和大戶直購電,符合市場要求,被寄予很大的希望。
當然,要順利推行這些改革措施,配套的調整也要跟上。 比如,1996年4月1日實施至今的《電力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要實行大戶直購電,必須先修訂已實施了13年有余的《電力法》,否則將相互沖突。
天然氣:價格上漲空間0.4元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8能源藍皮書》預計,到2010年和2015年,我國天然氣用量將分別達到1500億立方米和2400億立方米;2010年我國天然氣供需缺口為300億~400億立方米,2015年缺口為500億~600億立方米,2020年缺口將達到900億立方米。
供給趨緊的情況下,國內的天然氣仍處于低價階段,諸多因素促使下半年調價。
首先,以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為主氣源的西氣東輸二線,將在今年年底建成通氣,這是我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的大型管道工程,完成這一工程后,國內天然氣價格將初步與國際接軌,中國式低價必須調整。
其次,今年5月,發改委發布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使得我國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完成這一改革之后,接下來的改革重點就是天然氣價格的國際接軌改革,這是大勢所趨。
中投證券石化行業研究員芮定坤認為,“從天然氣企業彌補成本的角度來看,終端價有0.2元/m3的調價空間,而如果考慮到2007年化肥和工業用氣調整0.4元/m3,而民用并未調整的因素,民用氣終端價格還有0.4元的上調空間。 ”
水:價格最高調整不超過10%
我們通常所說的水價,包括三大部分:水資源費、供水費和供水處理費。
就水價的變動而言,存在著漲價的大周期和小周期之說。 一般情況下,小周期為3年左右,大周期為5年左右。 目前國內的水價,基本上執行的是2004年的標準,至今已有5年,調價大周期已經來臨,市場上要求水價上調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目前國內水價的估值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國際上通行的水費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2%的衡量標準。 如果按照這種計算標準,水價有將近一倍的上漲空間。 第二種是政府定價標準:保證企業盈利,要求生態用水和非農業用水的利潤不低于商業銀行年利率,城市供水則是在這個基礎上,還要保證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8%。 如果按照這種定價方式,水價還有55%的上漲空間。 第三種是彌補水企虧損的定價方式,按照這種定價方式水價將有10%的上調空間。 總體看來,目前的水價要達到合理的估值區間,至少在目前的基礎上上調10%。
民族證券水務行業分析師張凱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說:“下半年水價肯定會調整,雖然目前水價按照各種測算方式,都至少有10%的上漲空間,但是考慮到水資源公共用品的性質,不會一步調整到位。 ”
1999年至今,水價的年平均增長率為5.5%,鑒于當前的形勢,下半年水價調整的幅度會高于過去的平均增長率。 張凱認為,“供水價格會上調10%左右,污水處理費由于基數較小,上調空間較大,大概會上調11%左右,而預計的可能是今年下半年水價會高于5.5%同時低于10%。 ”